惊!亲属尚在,遗产为何收归国有?

高贺迪 2025-04-10 美女视频 54 次浏览 0个评论

遗产收归国有案例

北京市昌平区的赵女士因病离世,留下110余万元财产和一套房产无人继承,其叔姑舅姨共9人诉至法庭要求分割全部遗产,法院判定110余万元归叔姑舅姨,房产则收归国有。上海市徐汇区的葛老伯意外猝死,留下430万元和一套房产无人继承。徐汇区民政局被法院指定为遗产管理人后,葛老伯堂弟起诉民政局要求继承遗产,法院判定分给堂弟130万元,其余遗产也收归国有。这两个案例引起了广泛讨论。

遗产管理人制度

遗产管理人制度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民法典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在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情况下,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公职遗产管理人。不过,昌平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赵女士的这套房产,民政局目前还在开会研究后续怎么管理。多位民政系统受访者表示,民法典赋予遗产管理人的权责只是原则性规定,缺少具体的程序规定和操作指引,民政部门履职遗产管理人面临诸多实操困难。

遗产管理人履职难

在被法院正式指定为遗产管理人后,民政局首先会在官网和死者居所地发布公告,征集死者的遗产线索,寻找潜在的债务人和债权人。然后,民政局会去清点查询死者名下的房、车、存款、股权等遗产,制作遗产清单,为后续处理其遗产做准备。然而,多位受访者表示,民法典1145条只是原则性规定遗产管理人应该清点遗产、制作遗产清单、分割处置遗产,在实践中缺少具体的操作指引,这给民政部门履职造成不小困难。

不会裁,不敢裁

民法典规定,遗产管理人的职责之一是分割遗产。但在小雄、上海葛老伯和北京赵女士三个案子中,遗产分割其实交由了法院来判决。民政部门为什么没有选择直接分割遗产?小雄案民政局一方的代理律师介绍,民法典规定,小雄姑姑这样对小雄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得适当的遗产。但是“适当”的界限在哪里?这给遗产管理人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民政局作为行政单位而非审判单位,首先是不敢裁量,不会裁量,其次,就算裁量了,在不符合亲属预期的情况下,对方大概率还是要去法院起诉。

一份遗嘱能避免十个案子

为了打通上述诸多阻点,已经产生过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被诉案的地区都在探索细化规定。以上海为例,2024年12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民政部门履行遗产管理人职责以及处置无人继承遗产的若干意见》,针对遗产查清难,遗产处置中产生的费用,遗产专项账户等问题作出指引和规定。在需要投入大量行政、司法资源的情况下,遗产的分配与继承是否要被动等到民政部门介入或诉诸法庭?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表示,立遗嘱不仅是个人事务,政府也应该通过多个举措提升遗嘱普及度,“一份遗嘱可以避免后续十个案子,立遗嘱应该成为社会共识性工具” 。

转载请注明来自新闻资讯网,本文标题:《惊!亲属尚在,遗产为何收归国有?》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